“陪老人聊天解闷,一元即可……”日前,重庆邮电大学研三学生于洋(化名)打出此广告,但广告贴出三天却无人问津。昨(10)日,他又来到学校大门广场,主动找25位老人聊天,但最终仅一人搭理他。
复印广告50份贴居民区
“学校有人打广告出租自己。”昨日,邮电大学杨同学告诉记者这一稀奇事儿。根据杨同学提供的电话,记者联系到打广告的于洋。他告诉记者,自己是河南人,从大学起就在重庆读书,很少回家。半年前,爷爷去世了,奶奶经常打电话给他,倾诉孤独。“可能许多老人都跟奶奶一样需要聊天。”于洋说,他由此萌生了抽空陪老人唠嗑,驱寂寞的想法。
至于收费一元,于洋笑称,他长这么大,长辈从未给过红包,所以也想过把拿红包的瘾;另一方面,如果不收费,又怕别人以为自己居心不良,这才象征性收费一元。于洋介绍,他3天前就复印了50份广告,贴在学校附近的居民区。
花2个多小时仅一人搭理
然而,等了三天,却没接到一个电话。于洋思考再三,决定走上街头找老人聊天。昨日早上10点,于洋来到学校大门外的广场上,那里有不少老人在休息。
于洋先找到一个60多岁的老大爷:“老人家,请问您需要帮忙吗?”于洋很热心地凑过去,然而等了很久,这位老人都没说话,只是看了于洋手里的广告,并瞅了他几眼,起身离开。于洋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于洋先后找了24名老人搭话,但老人们都拒绝了他的好意。“可能是不想给钱。”于洋改变了方式,称免费陪聊。12点多,就在于洋打算放弃时,一个50多岁的大妈却停留下来,对他的行动表示支持,但热心地和他聊了不到3分钟就借故离开了。
帮助老人应从具体事做起
大学生们对于于洋的举动争议颇多,有的支持,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哗众取宠。这些说法,于洋都不介意,他说:“也许是我的方式出错了。”于洋坚持自己方向是对的,他说他想利用快毕业这段空闲时间组建一个爱心陪聊队,召集学校师弟师妹们加入这个队伍。
昨日,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天爱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晋伟,他分析,于洋被拒绝是必然的,他的行为有作秀的嫌疑。李称,老人真正需要的是来自亲人的关心。他建议,帮助老人要从其最需求的层面去考虑,比如到菜市场帮忙提菜等,只有让老人感受到对方的真诚,他们才会向陌生人敞开心扉,从而接受聊天。 (本文来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作者:董娟 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