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不就业一族逐年蹿高
调查背景
大学毕业了却不就业。这几年,在我们的身边, 这类的毕业漂泊一族多了起来。
据统计,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达78.1万人,今年的高校毕业生
预计达19.4万人,比去年增加2.4万人,增幅14%,毕业生就业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以往这些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们都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就业?6月20日,记者展开了调查。
调查 未就业毕业生逐年增加
来自沈阳市人事局的权威统计,从2004年开始,沈阳市接收的毕业生逐年增加,未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也呈上升趋势。2004年,全市共接收毕业生25535人,未就业的32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6%;2005年,接收35797人,未就业的4783人,占13.4%;2006年,接收51887人,未就业的8050人,占15.5%。可见,未就业毕业生所占比例逐年加大。
支招 1000多个见习岗位等你
市人事局毕业办主任韩宏兴分析,这些未就业的毕业生,有的在为出国做准备,有的已经出国了,有的为考研做准备,还有一少部分人处在观望状态,或托亲求友或每天跑人才市场寻求机会。韩宏兴表示,市人事局可为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提供见习岗位,现还有1000多岗位虚位以待,欢迎毕业生去试一试。
毕业不就业,都在忙什么?
A 找工作受挫,潜心考研
人物:小军(化名)
情况:2005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
刚毕业时,眼看着同学都找到了工作,小军有些急了。到三好街应聘,一家公司录用了她,可一个月下来只赚到了500元,她决定辞职考研,可连考了两年都落榜了,现在她仍为考研而刻苦着。
辽宁省行为学会副秘书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张思宁:有些大学生给自己的定位太高,选择考研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实际上,如果连简单的工作都做不好,研究生毕业后也同样面临择业问题,这样的毕业生首先要学会面对现实。
B 工作不满意,在家啃老
人物:阿强(化名)
情况:2006年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
阿强的父亲是沈阳某机关工作人员,母亲在一家公司做中层干部,父母月收入近万元。阿强早早就定下了就业方向:非电信、银行、证券公司不去,因为一直没有机会,他索性在家里赖着,看看电脑,打打游戏。父母也不敢说得太多,只好继续供养着儿子,听之任之。
张思宁:这类学生大多数在城市长大,生活条件较好,没有工作目标,不知该做什么,这与家人迁就太多,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有关。这样的毕业生应去接受培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C 看不惯领导,索性辞职
人物:张军(化名)
情况:200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
在一家网络公司做编辑的张军,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了,原因是她看不惯领导的做派。后来,她又到了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顶头上司还算和蔼,可大领导却挺霸道,总要求她加班,连点儿个人时间都没有,还呆个啥劲儿?就这样,毕业后的半年里,她换了三个单位,每个都没超过两个月。眼看着有的同学提薪了,有的升职了,她的心里更不平衡了,求职时总想超过同学,所以至今也没找到稳定的工作。
张思宁:有些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够,但个人能力较差,而个人能力不仅包括工作能力,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有的人总是去挑别的人毛病,从不找自己的问题。她建议大学毕业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服从和抓住重点。相比之下,一些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大学毕业生,自立意识较强,社会适应性一般较强,工作后业绩较为明显。(记者 李海英)
来源:沈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