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普减跟“读书无用”不相干
今年全国高考考生普减,本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是,坊间不少人却认为,主要是“读书无用论”在作祟。这种主观臆断,既不合乎情理,也容易混淆视听。
高考人数减少,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很简单,就是参加今年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绝大多数出生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这是一个全国生育低峰期,因此,这帮学子绝对人数少,参加高考人数的自然大打折扣。
近年来,受国家就业形势大环境影响,一些大学生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泥淖之中,“读书无用论”就被一些人老调重弹。今年高考考生普减,不少人认为,这是“读书无用论”的有力注脚。此言差矣。当今时代成才道路千万条,许多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成才观念日渐理性,在他们眼中,读书有没“用”跟“是否参加高考”是两码事,他们让孩子读书的目的,并非仅仅局限于高考,更多和是为了让孩子接受基本教育,学会一技之长,能够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下,一些父母让孩子放弃高考,选择职业教育,这种少投入早产出的教育理念,不乏智慧和理性,值得理解和尊重。一些有条件的家长,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特长,有的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有的重点培养孩子的创业能力,这些“不唯高考是从”的教育行为,都是素质教育的要义和精髓所在。
总体来看,高考人数减少,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考生,都利大于弊。首先,考生减少,意味着这一届大学毕业生将会缩减,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其次,考生虽减少,但很多高校招生计划却成增势,有利于大幅提升录取率,保证考生升学利益。此外,经济危机尚未见底,国家正想方设法扩大内需。高考录取率的升高,有助于刺激考生和家长消费,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
尽管是好事,但在具体的高考运作中,还需要考生、家长以及相关行政部门共同努力,将好事的效益最大化。在今年高考中,一些省份考生数量减少10%之多,高校录取工作的竞争程度有所加大,一些普通院校可能存在吃不饱现象,这就为一些权钱交易、瞒天过海的招生腐败提供了温床。前不久,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一案震惊全国,这对今年高考也是一个很大的警示。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高考的监察力度,把好事彻底办好。
(来源:新华网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