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一位文青的政坛演绎

中国日报网 2015-06-21 13:49

分享到

 

作者:侯玮萍

公元前277年,屈平66岁,他已不再是那个会写出全世界最美丽的爱情诗的青年,而成了一个面容憔悴、脸色灰暗的老人。一位渔父问他何至落魄至此,他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后人提起他时,通常以字敬称,称他为屈原。实际上他字原,名平。

屈原:一位文青的政坛演绎

1.

公元前319年,23岁的文青小伙屈平,正式被任命为楚国的“左徒”。

战国,虽然被盛赞为中国古代最为激情燃烧的岁月,但纯以GDP论英雄的话,楚国可能也就相当于一个股份有限公司,而且是刚上创业板的那种。但左徒这个官职,可的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官儿,它仅次于“令尹”,是整个楚国的二把手,放到现代公司里,即使不是副总,起码也是位开奔驰的总经理助理。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少年屈平已经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作家,尤擅描摹爱情。看看他24岁的作品:“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绝唱一出,技惊四座。连后世的杜甫都是他的粉丝。如果那时有新概念作文,多情的少年屈平完全有望成为家喻户晓粉丝众多的楚国屈小四。

不过屈平选择的并非一支文人的笔,而是一条帝国经营的路。他的政治目标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让楚国富国强兵,称霸天下。当时战国七雄逐鹿,大家都蛮拼的,阳谋阴谋可劲儿地使,阴死你不但不偿命,还会被载入史册。可想而知当时的楚国文官非但不是个闲散肥差,还是个劳神累心连带搭命的活儿。

为什么明明有一颗柔软的诗人心,却偏要去干甩膀子玩谋略的政客呢?

屈平祖上是楚国王室宗亲,出身显贵。《离骚》开篇就说:“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亲爱的父亲哪,名叫伯庸”。说的好像李刚一样霸气,但在现存的史书上,却几乎找不到任何有关“伯庸”的事迹。所以学者猜测,伯庸是一位没落的贵族。

这就很好解释了。屈平虽然是楚怀王的远亲,但他并不是含着金汤匙的官二代,而是个出身没落家族的少年。他选择从政,也许是为了重振家族的荣光,也许是对高高在上的楚怀王少年式的崇敬,也许是一种强烈的改变旧现状的欲望。无论如何,这是一种终其一生不曾改变的信念,使他带着诗人的热情,坚定地跨入了战国的尔虞我诈明枪暗箭。

嗯,本质上,应该就是这样。

2.

想要一统天下,23岁的屈平,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

屈原:一位文青的政坛演绎

天下诸侯国众多,又有七雄并立,但事实上真正有实力干架的强国只有齐、楚、秦三家。楚国恰好夹在秦、齐之间,选择与哪一国结盟,事实上决定着三国的未来势力。所以,楚国既是秦、齐的拉拢对象,又是打击对象。到底该何时与何人结为盟友,的确是个有够纠结的问题。

楚国内部也没有统一意见,大家分成两派:一派主张亲近强大的秦国,代表人物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另一派主张联齐抗秦,代表人物就是屈平。屈平的外交战略是:秦国现如今过于强大,楚国只有同齐国联合起来,才能制衡于秦,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从而确保自己的安全。

而对内,屈平主张变法。他想要效仿秦国的商鞅变法,令“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屈平曾在许多诗篇中提到自己的内政抱负:拟定新法,令政治清明,君王重用贤能之臣而非腐败的贵族,被重用的臣子竭忠尽智。这样一来,国家必将富强。(这也是秦国崛起的秘诀。)

听上去真的是蛮有道理的,大局观啊,有木有?但是选择这种方式通关,确实是不折不扣的Hard模式。意味着刚入朝廷的屈平同学要以一己之力对抗货真价实的官二代子兰,以及所有享有特权的楚国贵族们。

想象一下,一个由一群老人统治的大家族固守一个制度已经多年。突然一个毛头小伙儿跳出来呐喊:“我们这样下去是不行滴,我们搞个新法吧!老家伙们如果犯了法,也要受刑的呦!对了还有还有,我们不要再讨好西邻那家有钱人了,我们和东边打渔的联合起来对付他们吧!”

屈平同学喂,你确定你不是在开玩笑?哦,顺带说一句,商鞅最后被车裂了。你是知道这事儿的吧?

对于这个问题,屈平数年后在《离骚》中做出了回答:“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 : 津津乐道
下一篇 :

 

分享到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6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们这儿都有!

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点击左侧图标查看订阅方式

中国首份双语手机报
学英语看资讯一个都不能少!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人气排行
热搜词
 
 
精华栏目
 

阅读

词汇

视听

翻译

口语

合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电话:8610-84883645

传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