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法国《沙尔利周刊》的巴黎办公室发生血腥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2人死亡,震惊全世界。
人们在关注这一新闻事件的同时,也会注意到:新华社和《参考消息》在报道这一事件时,将杂志名译为《沙尔利周刊》,而其他一些媒体则译为《查理周刊》。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遭到袭击的这家法国周刊社的法文名为Charlie Hebdo,是法国的一家讽刺漫画杂志。Charlie按照法文名字译音,应译为“沙尔利”,Hebdo在法文里是周刊的意思,因此,经新华社参考消息译名室审定,法国这家周刊准确的译法是:《沙尔利周刊》。至于其他一些媒体翻译成《查理周刊》,则是把法文的Charlie当成了英文的Charlie来译名。根据英文和法文不同的发音规则,英文里的Charlie译为“查理”,但法文里的Charlie按照读音就应译为“沙尔利”。因此,法国周刊Charlie Hebdo应译为《沙尔利周刊》而非《查理周刊》。
新华社参考消息译名室是上世纪5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直接关怀下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官方新闻译名审定机构。
(来源:参考消息,编辑 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