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翻译经验

“做啥子”如何译成英语

重庆商报 2015-01-21 14:29

分享到

 

“今天走得拢吗?”、“今天横顺要走拢。”、“扫归一了,就把东西还原”……川渝两地的人对这些方言并不陌生,可是你能想象这样的对话出现在百年前的英语教材中吗?近日,一本名为《Chinese lessons for first year students in west china》(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的书籍截图在微博上热传,并登上热门微博排行榜。

 

“做啥子”如何译成英语

 

就像现在的“疯狂英语”,这本“疯狂川话”教材,不仅记录了百年前的四川方言,也有当时的外国人操着一口四川话跟当地人交流的有趣场景。

 

  “川译英”教程微博热传

 

“好洋盘,百年前的英文版四川话教材,涨知识了!”近日,微博草根大号“头条成都”在微博上晒出了一本英语教材的照片,被大量转发,并引发热议。不同于常见的英语教材,照片中,这本教材的中文翻译不是普通话,而是四川方言。

 

该微博称,《华西第一年学生用中文教材》是目前最早正式出版的四川话英语教材,记录了地道的成都方言,“请自动脑补洋人用四川话与当地人交流”。记者在配图中看到,教材中的汉语句子中,有很多四川方言特有的说法,比如“扫归一了”、“在我们这里歇”、“脚脚上要好生洗干净”等。“今天走得拢吗?”这句话,在教材中被翻译为“Can we get there today or not?”

 

值得注意的是,这本教材还给每句中文按照英语音标的原则,标注出对应的四川话发音以及音调。例如,“走得拢”就标注为“zou de lung”。

 

  百年前加拿大人编写

 

昨日,记者联系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宣传部长廖志林,他向重庆商报记者证实,微博上曝光的这本教材,正是近100年前的“川译英”中文教材,这本教材是由华西医院创始人启尔德编写的,1917年由华西协和大学印刷出版,目前这本教材的原版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里保存。

 

廖志林告诉记者,启尔德是加拿大人,1892年来到成都,在成都生活了25年后编写了这本教材。启尔德能熟练运用英文和四川话,“把一些看似很‘土’的方言,翻译得很地道。”廖志林说,这本教材在当时起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它帮助在成都的外国人学习四川话,另一方面,也是当时中国学生学习英文的教材。如今,这本教材上很多方言即使是本地人都用得很少了,可以称得上是第一本“川译英”教材,这对学者研究华西历史,以及四川方言都是宝贵材料。

 

  教材中的场景很生活化

 

目前,廖志林手上有一本该教材的复制版,他翻阅后告知商报记者,这本教材共278页,分32课,有1005条句式和词条。“现在看来,这些课文非常有意思,非常贴近生活”,廖志林举例说,第一课是“和教书先生说话”,第二课是“请伙房(厨师)”,第三课是“请打杂”,第四课是“请老婆子(保姆)”……课程的安排循序渐进,后面的课程包括上街买东西、打扫卫生等。

 

  场景一:称重

 

  方言:不得重,尽都称过的

  翻译:It cannot be too heavy,every one of them has been weighed。

 

  方言:每一头不得过四十斤

  翻译:Each basket is not over 40 catties。

 

  方言:担起走,担起走

  翻译:Get started,get started with the loads。

 

  场景二:做清洁

 

  方言:扫归一了,就把东西还原

  翻译:When you have finished sweeping put things back where they belong。

 

  方言:洗的时候,桌子脚脚不打脏

  翻译:When you are washing (the floor),you must not dirty the legs of the table。

 

  方言:角角上要好生洗干净

  翻译:You must be careful to wash the corners clean。

  方言很难,注解很贴心

  外国人眼中的教材:方言很难,注解很贴心

 

这本教材实践效果如何?昨日,记者将教材截图发给了几位在重庆生活多年的外国友人。

 

Chris(英国人,重庆生活4年,重庆大学[微博]外教):对我来说,与其说是本教材,这更像日常短语小册子。来了重庆之后发现,川渝方言对外国人来说其实挺难的。百年前教材里的四川话教学和我学中文时候的方法差别很大,像这样直接学习短语、词组的方法很难了解方言的发音规则,不利于理解记忆。

 

Evan(美国人,重庆生活5年,上班族。):我生活工作在重庆,但是我女朋友是成都人。教材里有些四川方言看不懂,不过觉得特别搞笑。我成都女友告诉我,这些都是老四川话。这本教材中用拼音进行了注解,其实很贴心,不过和现在我学习的拼音有点不同,看得有些懵。

 

芳萌(保加利亚人,重庆生活4年,重庆大学学生):来到重庆后发现,方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本教材是个好帮手,尽管年代有些久远,但在方言学习上还是有帮助的。

 

    观点

跨越百年的书,承载历史和文化价值重庆市江北中学校语文老师赖文欢,曾在泰国孔子学院担任两年对外汉语教学。昨日,她看过这本教材的部分截图后,告诉商报记者,教材通过特殊的拼音注解教授四川话,这样的方式有趣、贴心。

 

昨日,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本百年前的方言英语教材,承载了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百年前,外国的医生、学生来到四川,带来科技、医学等先进成果,为满足交流需求,这本书应运而生。而记载的场景和方言,也原汁原味地保留了百年前的城市环境和风味,具有很深厚的文化价值。”蔡尚伟说,撇开书本里面的教学内容,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百年来城市发展进程,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

 

(来源:重庆商报,编辑:Bernard)

 

 

 

 

 

分享到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6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们这儿都有!

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点击左侧图标查看订阅方式

中国首份双语手机报
学英语看资讯一个都不能少!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人气排行
搜热词
 
 
精华栏目
 

阅读

词汇

视听

翻译

口语

合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电话:8610-84883645

传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