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天下

英语学习杂志 2015-05-05 10:06

分享到

 

微言天下

“Mathematical formula shows that why Hipsters trying to look different ultimately look the SAME.”

乔纳森•塔布尔(Jonathan Touboul),巴黎综合理工学院数学家、神经科学家,曾发表过有关如何刺激大脑神经元的获奖论文。不过最近,塔布尔开始对“嬉普士”感兴趣了。“嬉普士”(hipster)有别于几十年前的“嬉皮士”(hippies),是一种当代的西方亚文化。这些人追求非主流的生活方式,刻意选择和“潮流”不同的审美,他们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反抗“主流”,然而事实却是他们的打扮却总是大同小异,走在街上一眼就能看出来。塔布尔在他构建的数学模型中引入了时间延迟,结果发现人们(神经元)并不能马上察觉到什么才是主流,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延迟,而当延迟足够长时,这些非主流个体就在无意间趋于同步了。塔布尔表示:“为了反抗主流,这些人中产生了某种‘嬉普士回路’(hipster loop)。” 塔布尔这样描述他的结果:“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个随机的主流,而所有的嬉普士都会避开这个主流,随着回避的人越来越多,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反主流,而这个反主流又会在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进而导致两者互换。这样的摇摆会周期性地出现。所以不论嬉普士们如何努力反抗主流趋势,总是会失败,反而形成了另一种主流”。这就是所谓的“嬉普士悖论(hipster paradox)。”

微言天下

“The world’s population is growing so fast that we are on the brink of a food crisis, and bugs represent the way out.”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的增长,食品匮乏越来越严重,吃虫子或许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并不是异想天开,荷兰的昆虫学家(entomologist)马塞尔•迪克(Marcel Dicke)在其著作The Insect Cookbook: Food for a Sustainable Planet中认为,我们对昆虫的厌恶不仅没有根据,而且也很过时(Our aversion to insects is senseless and outdated.)。为了证明昆虫可以吃,马塞尔甚至还找来了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former UN Secretary-General Annan)为其宣传。安南认为,应该开始圈养昆虫了,就像我们在农场里养羊一样(He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start raising insects on farms, like we do sheep.)。其实吃虫子不是什么新鲜事,几百万年来人们一直这么吃,现在世界上还有部分地区的人们保留了这个习惯(Eating bugs is nothing new. People have been doing it for millions of years, and still do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虫子不过是一道新奇的小吃(novelty snack)罢了。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巧克力味的蚂蚁,谁要来一份?

微言天下

“You might want to think twice about curling up with your cellphone, iPad, or laptop at bedtime. Screen time wrong prelude to bedtime, study says.”

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布莱根妇女医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研究发现,与睡前阅读纸质书籍相比,在发光屏幕上的阅读会使得人们更难入睡,第二天的警惕性也会降低(less alert)。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实验对象阅读四小时,有时是纸质书籍,有时是在ipad上阅读。结果表明,在发光屏幕上阅读会抑制褪黑激素(melatonin)并改变身体的醒睡周期(sleep-wake cycle)。事实上,在这个睡眠缺失的社会(sleep-deprived society)里,发光屏幕只是问题的一部分而已(part of the problem)。研究人员建议人们在睡前减少使用发光设备并且调低其亮度(reduce the use and brightness of screen),当然,这个建议说说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much easier said than done)。

微言天下

“I think emoticons have to count as language,” he argues. “This is what the 21st Century is showing us, it’s expanding what counts as language and also what counts as writing. All of this is writing.”

说起表情符号,你一定不陌生,其实,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一个偶然事件。当时,电脑科学家斯科特•法尔曼(computer scientist Scott Fahlman)在论坛上与人聊天时发现,他说笑话时,却没人能看出他是想说一个笑话。一天,他将一个冒号(colon)、破折号(dash)和括号(bracket)连在一起,就形成了今天这个辨识度极高的符号:-)。从那以后,涌现出了成百上千的表情符号(thousands of emoticons like this have emerged)。从文化层面来说,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于表情符号的表达。它们的确能够传达一些复杂且含义丰富的情感,这是普通字词(standard words)无法做到的。甚至有人认为,人们使用的表情符号越多,就会越喜欢与他人沟通交流(The more individuals use emoticons, the more they’re likely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来源:英语学习杂志 编辑:许晶晶)

 

分享到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6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们这儿都有!

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点击左侧图标查看订阅方式

中国首份双语手机报
学英语看资讯一个都不能少!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人气排行
热搜词
 
 
精华栏目
 

阅读

词汇

视听

翻译

口语

合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电话:8610-84883645

传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