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翻译经验

美国作家打油诗吐槽中餐被反击

中国日报网 2016-04-13 10:00

分享到

 

美国作家打油诗吐槽中餐被反击

Calvin Trillin 是纽约的一个知名作家,今年已经81岁了。在4月4日出版的《纽约客》杂志上,他写了一首调侃中餐的打油诗《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他们的省还有完没完?),没想到引起轩然大波。有批评人士认为这首诗很无趣且充满偏见(unfunny and prejudiced)。诗人、表演家Franny Choi甚至用自己的诗《他们的白人诗人还有完没完?》(Have They Run Out of White Poets Yet?)作为回应,完全复制特里林的诗歌结构,给了他辛辣的讽刺。

说了这么多,Trillin的这首诗到底写了些啥?

我们一起来看看全文。

美国作家打油诗吐槽中餐被反击

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
他们的省还有完没完?

BY Calvin Trillin

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

If they haven't, we've reason to fret.

Long ago, there was just Cantonese.

(Long ago, we were easy to please.)

But then food from Szechuan came our way,

Making Cantonese strictly passé.

Szechuanese was the song that we sung,

Though the ma po could burn through your tongue.

Then when Shanghainese got in the loop

We slurped dumplings whose insides were soup.

Then Hunan, the birth province of Mao,

Came along with its own style of chow.

So we thought we were finished, and then

A new province arrived: Fukien.

Then respect was a fraction of meagre

For those eaters who'd not eaten Uighur.

And then Xi'an from Shaanxi gained fame,

Plus some others—too many to name.

他们的省份到底有完没完?

如果没完的话,我们可就有的烦了。

很久以前,我们只有粤菜。

很久以前,我们很容易知足。

但是后来,四川菜来了。

于是广东菜就有点过时了。

我们对四川菜赞誉有加,

虽然麻婆豆腐会把你的舌头辣穿。

然后来的是上海菜,

我们啜起了小笼汤包。

再然后,是毛泽东的家乡湖南,

带着他们的菜来了。

我们以为差不多就这样了,然后

又有一个新的省份来了:福建。

再之后,没有吃过维吾尔菜的人,

就不怎么遭人待见了。

然后,陕西的西安菜又声名鹊起,

还有其他的省份——太多了,我数不过来。

Now, as each brand-new province appears,

It brings tension, increasing our fears:

Could a place we extolled as a find

Be revealed as one province behind?

So we sometimes do miss, I confess,

Simple days of chow mein but no stress,

When we never were faced with the threat

Of more provinces we hadn't met.

Is there one tucked away near Tibet?

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

现在,每当新的省份出现,

都会制造紧张,增加我们的担忧:

每次我们发现一个新的地方,

背后是不是都藏着一个全新的省份?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怀念,我承认,

那些只有炒面而没有紧张的简单的日子,

那时我们不需要面对新的威胁,

来自我们从来没见过的省份。

在西藏附近是不是也藏着一个省份?

他们的省份到底有完没完?

有媒体这样分析这首诗:“这首诗的主角很喜欢中国人,但又觉得中国人太多了。他也很喜欢吃中国菜,但是又被中餐的丰富多彩给吓坏了。在诗的第一句他问,“中国的省份到底有完没完?”他很困惑,因为这些中国省份的名字,就像美国的州一样,很难分清楚。比如维吾尔,陕西,四川,这些不是英语词汇,一般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发音。

也有华裔对这首诗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他们总体的观点是,这首诗体现了一个白人站在白人文化中心去审视少数族裔文化的傲慢。

一位名叫Karissa Chen的华裔说:“这是什么?一个白人眼里的中国菜系?兄弟,你不是哥伦布,中国也不是你发现的新大陆。”

当然也有人为Calvin Trillin的诗辩护。密苏里大学英语教授 Samuel Cohen 是作者的朋友,他说作者作为一个食评家,不可能真的是在抱怨中国各地美食的种类太多,不可能会怀念那个只有炒面的时代。而且作者经常会在唐人街骑自行车到处逛,他很喜欢去那里吃饭,他也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又这么聪明,不可能这么直白地写这样种族主义的诗。作者的真正用意恰恰是在反讽那些白人。

而特里林告诉《卫报》,说这首诗“只不过是向迷恋食物的资产阶级开的一个玩笑”。

【回应】

美国作家打油诗吐槽中餐被反击

韩裔美国作家、诗人Franny Choi照搬Calvin Trillin的诗文结构,先在诗中提到莎士比亚和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这两位文学领域的巨匠,然后以Kenneth Rexroth为开头,列出了好几位用虚构身份创作、在得到认可后揭露自己真实身份的白人诗人,以讽刺他们为了出名不惜假造身份的手段。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Franny Choi的回应篇。

美国作家打油诗吐槽中餐被反击美国作家打油诗吐槽中餐被反击

HAVE THEY RUN OUT OF WHITE POETS YET?

他们的白人诗人还有完没完?

By Franny Choi

Have they run out of white poets yet?

If they haven't, we've reason to fret.

Long ago, there was just Billy Shakes –

other white people's stories he'd take.

But then Ezra looked toward the East

to spice up his post-War can of meat,

said he wanted to bridge East and West

(but it's shoddy translation, at best).

And then Kenny Rexroth got prize winnings

for translations of Japanese women.

But surprise! It was all a big game

for ol' Ken to get unearned acclaim.

Then Araki-so-called-Yasusada

turned out to be Johnson, and you'da

thought that that'd be the end of the story,

but more white poets wanted more glory.

M.D.H. couldn't get his poems placed,

so he took on Ms. Yi-Fen Chou's face.

(Not to mention Vanessa and Kenneth –

among recent f**k-ups, they're the zenith.)

他们的白人诗歌还有完没完?

如果还没有,我们就有的烦了。

很久以前,我们只有莎士比亚

为我们讲述其他白人的故事

然后,埃兹拉·庞德望向东方[注解1]

想要给他的战后作品加点料

说他想做连贯东西的桥梁

不过,那些翻译很糟糕。

之后,肯尼思·雷克斯罗斯登场[注解2]

他因为翻译日本女诗人的诗获得奖

但意外的是,这只是

肯尼思为了出名耍的一场把戏

所谓的荒木安贞

其实是一个叫约翰逊的家伙[注解3]

你们以为这样就算完了

可是有更多白人诗人想要更多荣誉

Michael Derrick Hudson写了诗不能发表[注解4]

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个Yi-Fen Chou的假名

更不用提Vanessa和Kenneth

这些造假身份被揭穿的人,他们可真行

Now along bumbles – what's his name? Trillin?

Figured it'd been a while, so he'd fill in

for the other old crusty white croutons

who ran out of nice flowers to muse on.

To be fair, Calvin didn't pretend

to be aught but himself: a sad send-

up of Dr. Seuss decked in his finest

anti-Asian regalia, minus

any interest in speaking to those

who don't share his tax bracket or clothes.

We thought after Yi-Fen we'd be set

with this s**t but I'm willing to bet

soon we'll find one we still haven't met.

Have they run out of white poets yet?

现在又出来一个瞎嚷嚷的,叫什么来着?Trillin?

可能觉得风头过了,他可以为那些

老朽的、没有灵感来源的家伙们

露个头

公平点说, Calvin没有假装成别人

他就是他自己

一个悲哀的苏斯博士模仿者

站在绝佳的反亚洲人士立场上

不屑于跟任何与他不同类的人讲话

我们以为自从Yi-Fen事件后

不会再有这样的闹剧了

但我愿意打赌

不久还会有我们没见过的新闹剧

他们的白人诗人还有完没完?

【注解1】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美国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注解2】

Kenneth Rexroth(肯尼思·雷克斯罗斯,1905-1982)是一位美国诗人和作家,曾发起“旧金山文艺复兴”(San Francisco Renaissance),被美国时代杂志称为“垮掉派教父”(Father of the Beats)。他是最早到日本研究日本诗歌文化的美国诗人,也翻译过一些中国的诗歌作品,比如,李清照和杜甫。他晚年曾经翻译过一位名叫摩支利子的日本女诗人的诗,并收录在1974年出版的《新诗集》(New Poems)当中。但是,日本女诗人支利子并不存在,这只是他虚构出来的,所有的诗作均出自他自己的手笔。

【注解3】

1991年,全美的文学杂志陆续收到神秘的日本诗人荒木安贞(Araki Yasusada)的诗集作品,这是一名已故的、籍籍无名的日本诗人,却有着惊人的背景:他是广岛核爆的幸存者,妻子和女儿殉难,而他自己也因受核辐射在1971年死于癌症。荒木安贞的诗句引人入胜,描述了自己经历的苦难。这些寄来的诗常常伴有日记片段,翻译纸片和他本人的脸部素描。随后,美国一些著名期刊发表了荒木安贞的作品,并对其大加赞赏。

然而,荒木安贞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他的整个人生由同样无名的日本翻译家Tosa Motokiyu精心杜撰的,但是,Motokiyu这个人其实也是不存在的。你应该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没错,荒木安贞和翻译家Tosa Motokiyu都是虚构的人,那些诗其实是一个叫肯特·约翰逊(Kent Johnson)的美国人写的。他是美国一位很不起眼的中年白人诗人,在伊利诺伊州教书。

【注解4】

Michael Derrick Hudson(也就是诗中的M.D.H.)是美国一个小镇公共图书馆的员工,白人。他为了让自己的诗作得到关注,给自己假造了一个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名叫Yi-Fen Chou,是印第安纳州一个科技类作家,业余时间还做一些古董交易。2015年,他的诗歌"The Bees, the Flowers, Jesus, Ancient Tigers, Poseidon, Adam and Eve" 入选当年《美国最佳诗歌》,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立即跟外界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作为一名中国读者,小编表示Calvin Trillin基本就是被我国各地的美食给迷得花了眼了。

好吃的这么多,而且还源源不断有新的菜品,到底该吃什么好呢?真烦恼啊!

有时候,我们就是容易想太多!

Calvin Trillin诗文部分中文内容参考微信号“假装在纽约”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Helen)

 

分享到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6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扫描左侧二维码

添加Chinadaily_Mobile
你想看的我们这儿都有!

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点击左侧图标查看订阅方式

中国首份双语手机报
学英语看资讯一个都不能少!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人气排行
热搜词
 
 
精华栏目
 

阅读

词汇

视听

翻译

口语

合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by chinadaily.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None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used for any commercial or public use.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in part without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内容,版权属中国日报网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欢迎愿意与本网站合作的单位或个人与我们联系。

电话:8610-84883645

传真:8610-84883500

Email: languagetips@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