淠河橡胶坝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夕阳下月亮岛
到过苏州的人到六安感叹道:六安是中国第二个苏州。
也难怪淮河的一级支流——淠河和人工渠——淠河总干渠从横排头开始就形成一个大写的“人”字,横穿六安市后淠河总干渠涓涓转身向东滋润万户千家,而淠河则从南向北直奔淮河。
名靠在驰名中外的淠史杭灌区的淠河总干渠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投资就逐年增加,渠道护砌优美,两岸日新月异。
有着六安母亲河之称的淠河境遇差多了。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之初,淠河远看是条河,近看是个垃圾场,满目疮痍,污水横流,恶臭扑鼻……
而今天,用了整理十年时间,治理一新的淠河两岸高楼鳞次栉比,绿树成荫,花草悠闲。宽阔的水面举办了龙舟赛、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2011年六安获得了中国园林城市,城市的面积扩大一倍。2013年亚洲赛艇锦标赛也因此落户六安。
转变变,巨变,大巨变,每一个重游六安的朋友都啧啧称赞。这一切都是因为城随水转。
一,科学规划,防洪规划与城市水利有机结合
淠河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淠河流域是一个以山区为主的流域,流经六安市的霍山、金寨、裕安、金安、寿县、霍邱四县两区,流域面积6000km2,全长253km,上游山区(横排头以上)面积占整个流域的72%,丘陵平原洼地面积28%,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汇流集中,峰高量大,陡涨陡落,易于造成灾害。虽然在上游先后兴建了佛子岭、磨子潭、响洪甸及白莲崖四座大型水库,大大削减山区洪水来量,但由于东淠河上的佛子岭水库库容较小,防洪标准低,调蓄能力较差,洪水期水库下泄流量仍然较大,再加上水库下游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区间洪水,下游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如1969年、1983年、1991年及1999年等年份横排头溢流坝处的下泄流量分别达6420 m3/s、3080 m3/s、5570 m3/s及3970 m3/s,淠河六安下龙爪水文站的洪水位分别为39.58m、39.30m、39.98m及39.38m,均超过安全限量和汛限水位。
淠河上游的大别山是安徽省两大暴雨中心之一,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据记载,从公元1450年(明代宗泰元年)到1949年的500年间,六安地区淮河流域共发生大小水灾121次,水灾重现期约为4~5年。建国后,淠河发生较大洪水的年份有12次,其中以1954、1956、1969、1991、1999、2003、2005等年份的洪灾较为严重。
1969年淠河流域发生特大暴雨,造成佛子岭水库漫坝,最大下泄流量5510m3/s,加上区间来水,横排头最大过坝流量达6420 m3/s,沿河圩堤全部溃破,六安和霍山城区均遭受洪水淹没,部分圩区水深数米,损失惨重。1991年淠河流域又降特大暴雨,洪水成灾,横排头最大泄洪流量5570m3/s,下游堤防大面积翻砂鼓水,普遍漫溃,民生堤的万截流段决口长360m,冲深近10m,据当时统计,上游的霍山城关共损失8605.8万元,六安市城区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按不变价进行推算,六安市城区实际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达7亿元。
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原因,由于淠河是一条山区型河流,下游河道较为宽阔,有大量河滩地,水流丰枯变化很大,特别是上游兴建大型水库后,这种情况更为显著。淠河沿岸人口多,土地较为紧张,长期以来,为充分利用滩地,当地政府和群众占滩圈圩,与水争地。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部分河道的堤距过窄,大大缩减了河道过水断面,致使河道水位壅高,加剧了部分区域的洪涝灾害。此外,在河道行洪范围内,未经规划修建阻水、挑流建筑物、侵占防洪堤护堤地、在河道内无序采砂,甚至向河道中倾倒生产和生活垃圾等,也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和堤防安全。
铁打桐城县,纸糊六安州。六安历史上就为一个不设防的城市,六安市城区段防洪堤不封闭。由于六安市个贫困地区,财力十分有限,每年较少的投入无法遏制灾害的发生。
淠河的现状必须得到彻底改变,撤地建市后的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淠河六安城区段的治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六安市水利局全力以赴。2001年4月由六安市水利局组织六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的《六安城市防洪规划报告》,以及安徽省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和六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的《淠河防洪规划报告》均通过了淮委、省水利厅的专家技术审查,《六安城市防洪规划报告》于2002年取得了省政府的批准。
淠河防洪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淠河防洪规划和六安城市防洪规划相结合,防洪规划采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采用防洪工程措施和治涝工程措施相结合。治涝规划则依据城市和圩口排水规划,结合地形特点,合理调整确定各治涝区范围,分区兴建排涝涵闸及排涝站,充分利用天然排水河道的调蓄作用,“蓄泄兼顾”,力争减小抽排泵站的规模,节约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