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这个“两难”问题日益凸显。症结究竟在哪?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干部教师认为,在人才的“供”与“求”之间,高校起着“接口”作用,出现“两难”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接口”不通畅: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分析、解决甚至提出问题能力的人才,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恰恰缺乏这些能力。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这个“两难”问题日益凸显。症结究竟在哪?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干部教师认为,在人才的“供”与“求”之间,高校起着“接口”作用,出现“两难”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个“接口”不通畅: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分析、解决甚至提出问题能力的人才,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恰恰缺乏这些能力。基于这一认识,他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把解决“接口”问题作为系统工程,逐渐形成一种“立体式”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目前这一探索已初见成效。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这一真实存在的“两难”问题,使目前高等教育面临不容逃避的尴尬现状。究其根源,在于企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分析、解决甚至提出问题能力的人才,而高校毕业生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些能力。解决“两难”问题,首先要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接口”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把提高教育质量的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说到近年来实施的“接口”工程,天津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天津市教学名师李伟教授首先提出了自己颇有见地的理念。
李伟教授认为,担负基础理论教学任务的理学院,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他们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完善 “立体式”教学模式,力图通过理论课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能力;利用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所有这些,其目的是为全方位多角度搭建好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顺畅“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