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大理学院立体式教学初见成效
“接口”工程之三: 育人环境不断优化
一个善于思考、求实创新的领导班子,可以高瞻远瞩地拿出发展方案;一双敏锐的双眼,善于发现、及时发现老师们的优点和好的做法,全力支持并给予推广;一个宽阔的胸怀,团结大家一起努力工作;一双坚实的肩膀,勇挑重担,担当责任。领导班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育人环境的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关键。为此,理学院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2004年开始,学院制定了“听别人的课,请别人听自己的课,自己通过录像听自己的课,课程组通过录像集体评课”的听课制度。学院成立了 “教学质量监督领导小组”,对课堂教学进行随机检查,特别是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将每年的5月定为“理学院教学质量月”。在这一个月内,集中开展一些教改方面的学术报告,集中观摩教学名师的讲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营造出关心教学、重视教学、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浓厚氛围,全体教师齐心协力为“接口”工程出谋划策。
科技大学理学院的老师们认为,在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教材也必须改革。学院达成了相对一致的教材建设理念:教材要注意唤起学生的兴趣,要注重启发、提示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去总结,以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到一个相应的高度;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现在先进手段的能力;教材要注意各种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要使基础稍差的学生乐意去读,也能给有余力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目前,学院的教材建设理念得到普遍认可,已被专家广泛赞赏,近日将付梓发表。
经过近年来不懈的努力,理学院实施的“接口”工程,“立体式”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并显出一定成效。近几年,科技大学的学生在“天津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始终位于天津市普通高校前列; “2007年全国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理学院教师指导的22支参赛队伍夺得国家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天津市一等奖11名、二等奖1名的好成绩,位居天津高校榜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该学院的学生连获天津市特等奖、全国三等奖。学生中12人次与指导教师一起发表了SCI学术论文15篇,21名学生参与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教师指导学生开发的“复合纳米空气剂”等产品,已在“小禾绿色应用化学化工有限公司”投入产业化。“挑战杯”中获奖项目“纳米改性多功能助剂脱膜剂”与博帅公司申请专利;“冬凌草的提取以及在牙膏中的应用”与河南济源济世药业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开发协议。
同时,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理学院毕业生,其就业前景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冯怡,在就业招聘会上谈到自己在学院“科技创新协会”担任的工作后,用人单位感到震惊,确认属实后当即表示“能不能后天来公司报到”;韩德新、吴伟在考研面试时,指导教师得知他们从事过的纳米技术科研项目后,极有兴趣地与他们讨论起正在研发的纳米材料来,面试变成了探讨和交流。
理学院院长李伟教授反复对我们说,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历史赋予高校的重要使命。教师做的是引领学生思考、提升和创新的工作。我们不能让学生走出校门时,肩上背着满满当当的工具箱不知怎么使用,必须让他们富于实践和创新能力,尽快适应、融入并服务社会。这就是我们不断完善“接口”工程的初衷。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能够不断思索所肩负的使命,形成独到的教育理念,并把这些理念付诸实践,这的确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曾昭晔 郑运旺 祁小龙)
来源: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