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赛第二场的辩题是“参与我国全球化进程,大学生群体是优势大于劣势还是劣势大于优势”,正方(北京科技大学辩论队)和反方(北京师范大学辩论队)分别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正方一辩首先明确了“全球化”与“大学生群体”的定义,论证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挑战,面对危机时更容易应对,大学生富有创意的新技术和新思想有利于推动全球化的进程,明确了“参与我国全球化进程,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大于劣势”的论点。
反方一辩论证了我国全球化进程需要复合型国际人才,而我国的大学生并不符合此标准。教育选拨体制扼杀学生才能;大学生摄取知识的方式决定了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不强、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贫瘠的现状;我国教育并未与世界接轨。深化了“参与我国全球化进程,大学生群体的劣势大于优势”的论点。
在一对一攻辩环节,正反双方的二辩和三辩就规范化的应试教育制度是否影响大学生适应全球化,以及当今中国大学生的素质和经验是否足以应对国际化挑战等热点问题展开了辩论。
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主要就全球化需要与中国大学生的契合度问题,以及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蓝领工人与海归精英的夹缝中的大学生群体是否占有优势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双方唇枪舌剑,不时引起观众的阵阵掌声。
最后总结陈词,反方四辩指出全球化普遍带来宏观利益,而非个人的微观利益,而我国在走向知识经济产业结构的道路上存在严重的人才断层现象,加之以我国大学生存在的三大缺陷,使得参与我国全球化进程,大学生群体的劣势大于优势。正方四辩论证了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上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的社会作用。同时阐述大学生对社会、对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形势的较强的自我适应能力。
辩论结束,主席宣布结果:本场获胜队伍为反方。
(笔录员: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