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明权 |
本期点评专家:张明权
参考译文:
Shall we “dance” to work?
Each year sees the frustration of graduates at the door of a tough job market and each year the same speculation and probing. Society strives to work out a “solution” to the “tickler” that has now mounted to a Goldbach Conjecture. However, the very thorny question has attracted people to stream in to offer solutions, for which we provide ours with this article.
对于第一段文字,我想说的主要是翻译风格问题。在网友的译文中,wiseme06的译文努力贴近英语的表达习惯,恰当地使用了英语的从属分句结构,包括as引导的状语从句,w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以及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整个译文可以说是目的语导向的,这里的翻译方法接近Christiane Nord所提出的documentary translation,即用译语重建在源语文化条件下源文信息发送者与源文读者的交际活动。但从文本类型来讲,该文本并非单纯的informative文本,同时也部分包含了expressive和appellative的功能。我们可以认为,主体的功能决定了翻译的方法,除非受委托人的指示,必须使用instrumental translation的方法。这里说的有些抽象,解释一下就是说这里并非需要过多考虑原文的形式功能,但翻译时也不能忽略其中的expressive和appellative功能,expressive功能具体表现在隐喻的使用上,而appellative则表现在作者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态度中。虽然如此,翻译最终又必须具有整体观,所以这又给经验型译者提供了良机。下面着重谈一谈其中的几个隐喻所涉及的翻译问题。就隐喻的翻译而言,documentary translation往往不是十分关注对源语喻体的保留,直接译出其含义的比较多。但这正是单一方法的危险性。Wiseme06部分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把“解”翻译成“solution”。原文作者把就业难题最终比作了哥德巴赫猜想,这样原文的比喻主要是用数学概念展开的。注意到这一点,这里的隐喻翻译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我的译文中,我考虑用work out, solution, tickler, thorny question等词汇来串连整个隐喻语义场。至于标题中所谓的“舞动人生”,这个比喻的意象是独立的,在第一段中并没有出现与之呼应的其他说法,可以考虑保留,也可以舍弃。有一个译者做的比较好,把标题译成了where is the next stage after school? 最后补充一下,emilywu73的翻译整体上也挺好的,其中fresh from和hard put to land satisfactory jobs在用词上都很地道。小荔枝lily的翻译用朴实的语言译出来,感觉十分顺畅自然。总之,虽然原文只有一个,但译文却是千差万别的,在克服了基本错误的基础上,译文的优劣则变得难以判断,这时候考虑译文的目的性真的十分必要,简单的否定(或肯定)一个人的译文不是正确的翻译批评方式。
参考译文:
World Cup “Spark” Soccer Passion in Expo Park
Though resplendent games are yet to kick off, the World Cup fever has gripped the distant Shanghai Expo Park. (借用了wiseme06的一些用词) With soccer elements vibrant in the Park, waxworks of soccer stars and loveable “Zukumis” come on stage to meet the advent of the global soccer gala.
这段文字开头的“举世瞩目”不能简单的翻译成world-renowned,这里的意思是to attract the worldwide attention,有网友注意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世界杯举世瞩目是不争的事实,而且足球本身源于英国,世界杯可以说是世界上受关注最为广泛的运动,因此这里要不要直译出来,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还有这段文字中两次提到了世界杯的临近,也可以合并掉,在英语中没有必要重复。“千里之外”肯定是虚指,不必直接翻译成thousands of miles,用distant就可以了(周杰伦歌曲《千里之外》还真就翻译成了Thousands of Miles Apart,那个是歌词的翻译,可以另文探讨),或者可以说the World Expo at Shanghai in the Far East,但现在说上海在远东似乎也是画蛇添足了。“足球元素”就是soccer elements,前面有一期点评提到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Chinese elements。最后说一下“足球盛宴”,真可见中国的吃文化特点,我觉得用gala或carnival是可以的,当然feast也不错,也可以指“令人愉快的活动”,感觉程度不太够,开个玩笑,西方人的盛宴也许根本无法和中国的相比,所以还是carnival或gala来得贴切点,本届世界杯中国队再次缺席,看样子我们得少吃点,多踢踢球了。
参考译文:
Second Generation Only Children: Rich or Poor?
(这里不提供译文,可以参考wiseme06和emilywu73的翻译)。
关于80后的译法,我觉得the 1980s generation比post-80s要好。关于某一代人,美国人创造的词汇包括the Lost Generation, the Beat Generation, the Baby Boomers, Me Generation, Generation X, Generation Y以及Next Generation。“代”这个概念原本产生于人类的生命繁衍,在过去一般来说20年左右为一代,但现在中国流行的80后与90后等概念似乎已经超越了这个生物学的定义,更多的具有了西方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generation gap的含义。当然文化意义的衍生并没有完全排除生物学意义上的区分,所谓“三年一个代沟”的说法毕竟是站不住脚的。从表达的角度上讲,post-这个前缀是多余的,英语中可以直接说the 1980s 或者the '80s,网上也说post-80s的说法仅限中国大陆,也就是说这是个典型的China English词汇。关于“独生子”,在英语中没有特定含义的“独生子”就是one child, only child, single child(kid),但中国独生子成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外国人也关注到了这个现象,于是给我们一个词汇,China One。在本段翻译中,几种说法可以交替使用。结合上面对“代”的翻译的讨论,“独二代”可以翻译成 second generation only children。 “成家立业”在这里主要是指成家,因为后面没讨论立业的问题。汉语喜欢四字格,所以有时候会带出很多没有的信息来。“成家立业”就是form families of their own,Emilywu73翻译成了thrived and wived可谓用心良苦,但thrived给人突兀的感觉,就是我谈及的上述原因造成的,用wived来表示娶妻生子,或许还会招致女权主义的抗议。 “进入人们的视野”可以翻译成come into view, come under spotlight, 也可以翻译成come onto the stage。这个问题不大。“手足之情”是指兄弟之间的爱,也包括姊妹之情,英语中有sibling attachment,但太学术了一点,也可以说love between brothers and sisters或者fraternity。“雪上加霜”不用直译,可以借用英语的比较级,译成even worse,也就是所谓的发挥译入语的优势吧。“亲情上的残缺”听起来蛮吓人的,其实就是lack of family ties,现代汉语经常有点像Laurence Sterne那个时代的英语,能煽情的尽量煽情,翻译的时候还是提防些好。最后说一下:“独一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感触很深刻,说的是the first generation only children turned parents have experienced the only-child (solitary) life themselves, 这里wiseme06处理的不是很清楚,倒是gina0718发现了这个问题。这可能又跟汉语的表达方式有关,我们说话有时候比较绕弯子,翻译时不妨直说出来。
英译汉 真的译成汉语了吗?
翻译中的增词与减词
翻译中的勘误与隐喻“取舍”
英译汉时不要掉入理解的陷阱
翻译语言同样可以生动形象
翻译中对网络资源利用
专家简介:
张明权,安徽省固镇县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上外博士课程班进修。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译著两部,发表其他文章20余篇,有大量翻译实践经验,翻译总字数接近200万。Email: mqzhang@ujs.edu.cn。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编辑:蔡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