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网 漫画网 爱新闻iNews 翻译论坛
中国网站品牌栏目(频道)
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 专家点评

学好母语勤练习 改进译文质量

[ 2012-02-01 16:37]     字号 [] [] []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学好母语勤练习 改进译文质量
张杰
译题一:Walking in London is so much fun

I had been expecting to walk into work today: I had assumed the strikes included the Tube and was almost disappointed to discover that the trains would be running as usual. I might go by foot anyway. Walking is a neglected pleasure. We don’t do it often enough with the express intent of enjoying ourselves. We see it as the way to get somewhere quickly rather than a soothing way to spend half an hour or more. But it also opens our eyes to what has been there all along.

参考译文:漫步伦敦之乐

我一直想着今天徒步上班, 因为我料定地铁也在罢工之内。看到列车像平时那样正常运行,我感到有些失望。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可以走路上班。步行是久违了的乐趣。现在,我们难得仅仅为了享受生活而散步。有时,我们奔走半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并非为了散心,而是为了尽快赶到某个地方。即便是这样,在路上,我们依然可以欣赏沿途的景色。

写作时,为了避免用词重复、行文单调乏味,在表达相同的意思时,我们经常使用同义、近义的词语或句子。这种做法同样适用于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忠实地反映原文,还应该尽可能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便译文生动形象,自然流畅。本段文字中,作者用“walk into work”,“go on foot”、“walking”、“it”等不同的短语或单词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根据上下文的需要,笔者在译文中分别采用了“徒步”、“走路”、“步行”、“散步”、“奔走”等词语。

现代的生活节奏快,人们终日紧张奔波,无暇享受生活,连散步都成了偶尔为之的奢侈之举。“Walking is a neglected pleasure”表达的正是此意。网友的译文中,“忽略的”、“被遗忘的”、“被人遗忘”、“被我们忽略”、“被大家忽略的”、“被忽视的”等都是刻板直译的结果,是受了英汉词典所提供的“neglect”的字面含义(忽视、忽略、疏忽)的影响,把中文的习惯说法反而弃之不用了。现在类似这种情况的翻译数不胜数,大家在阅读时几乎都见怪不怪了。

许多网友把第二句译为“每次都失望地…”,“每次都令我失望…”,“然而却总是…”、“…每天都”等。从第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谈论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在上班途中遇到了工人罢工。造成这一错译的原因可能是把“almost”误作为“always”了。

“Open our eyes to”的本意是“(使)人长见识(或开眼界,认清事实)”。文中作者指我们平时来去匆匆,对一直存在于路边的花草树木等风景视而不见。

从译文上看,各位网友基本能够正确地理解原文。但是,要想提高翻译质量,仅仅正确地理解原文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在译文上多下功夫。实际上,网友译文中的许多小问题,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完全避免或得到修正。比如:我们说火车“运行”、“奔跑”、“飞驰”等,但不可以说火车“奔走”如常;“它能给人带来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舒畅体验”可以改为“走上半小时或更长时间的路,会让人感到舒畅。”

“践行”、“途径”、“心灵复归宁静”、“希冀”、“周遭的生活”、“波澜”等词语显得有些文绉绉的,和整段文字的格调显得有些不合拍。

笔者注意到,部分网友不仅自己翻译,还对其他人的翻译进行了评价和讨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和现象,值得提倡。希望以后越来越多的网友更加踊跃地参与翻译和讨论。互相学习,互相批评,互相借鉴,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译题二:Why you wouldn’t want to be famous

These days, it’s not an assumption so much as a statistical fact that young people put fame and fortune at the top of their life “to do” lists. Why do they put fame ahead of stuff like “be the best mechanic I can be” or “raise a good family”? Because it’s a cultural axiom that being famous is awesome, and anything less is for chumps.

But there are a few things people who assume that should know. We’ll go ahead and define fame as the ability to be recognized anywhere by anybody who logs whatever the national daily average of TV and Internet foreplay is. This ability isn’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and here’s why.

参考译文:出名之利弊小议

近来,年轻人都把“出名”和“财富”放在奋斗目标的首位。这不是臆想,而是统计得出的事实。为什么他们都把“出名”放在“尽力做最好的机械师”或“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之前呢?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这是一条不言自明的公理:出名是了不起的大事,任何其它事情都是不值得去做的蠢事。

但是,有些事情,持有以上观点的人应该了解。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出名”的含义。“出名”就是拥有一种随时随地被人认出的能力,不论是电视上还是互联网上。实际上,“出名”远不如人们所称道得那么美好。理由如下。

本次译题的难点和疑点有以下几处:

1. “Raise a good family”的翻译。这个动词短语非常普通,意思也很明白。但是,各位网友的翻译却是五花八门,读起来颇令人头疼。译文中分别出现了“经营”、“供养”、“组建”、“获得”、“建立”、“照顾”、“成立”等7个不同的词语。由此可见,对它的理解和翻译方面,大家的见解存在分歧,意见不一。另外,习惯上,我们基本不用“经营”、“获得”“建立”、“成立”等与“家庭”搭配。

2. But there are a few things people who assume that should know.坦白地说,笔者一开始也被这句话蒙住了,曾经认为这是一个病句。后来,反复阅读和琢磨之后,发现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句式结构,从句之中又嵌入了从句。该句的主句为:There are a few things。 “people should know”是第一个定语从句,修饰“things”;“who assume that”是嵌在第一个定语从句中的第二个定语从句,修饰“people”。弄清楚句子结构之后,我们理解这句话就没有障碍了。本句中的代词“that”不是引导从句,而是assume的宾语,指代上文的观点。

3. … anywhere by anybody who logs whatever the national daily average of TV and Internet foreplay is. National daily average of TV,指电视的日均收视情况,foreplay的字面含义是“性爱的前戏”。我们不难从中揣摩出作者的用意:指不论名人何时、以何种面目出现在电视上或互联网上,人们都会认出他们。不管怎样,中国人很少会用性方面的明示或暗示来表达这层意思,这也反映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所以完全忠实地、毫无保留地翻译这句话并非最佳选择。考虑到读者文化背景的差异,笔者以为完全可以采取归化的译法。

4. This ability isn’t all it’s cracked up to be. 此句中的be cracked up (to be) 不同于crack up。crack up表示(1)崩溃(2)开始大笑,后面不跟宾语。not all, everything, etc. sb.’s cracked up to be: not as good as people say. 不像人们说的那么好(《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P.464))。本句的意思是出名并不像人们说得那么好。根据上下文衔接的需要,翻译这句话时,笔者增加了“实际上”。

个别网友在翻译时夹杂了英语:“出名是一件很cool的事”。我觉得这样的译文一点儿都不酷,因为:(1)原文中没有出现“cool”这个词,这是译者自行添加的;(2)译文的读者对象是那些不懂英文的人。如果这样翻译,反而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难度,让他们感到困惑。另外,译者完全可以用“酷”来表达这层含义。据笔者了解,现在由“cool”音译过来的“酷”这个词,已经非常流行和普及,相信绝大部分读者能够一看便知其意。

译题三:Being a parent is easy and intuitive, correct?

The prevailing ethos about being a parent is that it's mostly intuitive and uniformly joyful, even though the news, and our own lives, are full of those who found it so conspicuously otherwise that they made an utter mess of actual human beings. This mythology has two effects. One is that parents who don't feel happy or competent are made to feel like freaks—and to just keep quiet about the fact. The other is that this makes everyone believe not only that anyone can be a parent, but also that everyone ought to do it, even those who seem by character or inclination to be ill equipped. When I was in college I read a book by Ellen Peck called "The Baby Trap" about the virtues of choosing childlessness. It seemed completely insurrectionary. It still does.

参考译文:论为人父母之天性与难易

社会上普遍认为,为人父母主要是人的天性、是一件总能令人高兴的事儿。不过,许多人发现实际情形完全不是这样,结果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糕。在新闻报道以及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于是,这种错误的观点导致了下面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父母没有幸福感或认为没有能力养育儿女,他们觉得自己是怪胎,只好在这件事上保持沉默。另一种情况是,父母相信不仅谁都可以为人父母,而且谁都应该生儿育女,既使是那些看起来性格怪异或无意为人父母者。上大学时,我读过埃伦•派克的《育儿困境》,书中描写的是“选择不生小孩”的种种好处。在当时看来,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现在还是如此。

大多数译者没有正确地理解和翻译mythology。Mythology的主要含义是“神话(集)、神话学”等。本文的题材是为人父母,和神话的内容没有任何关系。除上述含义之外,Mythology还有(“ideas or opinions that many people think are true but that do not exist or are false”)“虚幻的想法;错误的观点”(《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之意。

“when I was in college”是一个简单的时间状语从句。虽然句子简单,网友的译文却是各不相同。 “我在大学时”、“我在上大学时”、“当年我上大学时”、”我上大学时”、“大学期间”、 “我念大学时”、“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当我读大学时”、“我在大学的时候”、“当我在大学的时候”等。这些不同的译文说明,翻译when引导的从句时,我们习惯于采用“当…的时候”,结果就使得译文“当当”之声不绝于耳,“…的时候”源源不断。其实,用“(上、读、念、在)大学时,我…”来翻译它就可以了。

除了因为理解错误而导致的不当译文之外,本译题的中文表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搭配问题,“…自己不是个合格的人类”;缺少主语,“现在一致认为….”; 选词不当,“讲述了选择不生孩子的美德”等。

关于书名The Baby Trap的翻译。许多网友把它直译为《婴儿陷阱》,笔者以为这种译法可以接受,但未能充分表达作者的原意。从后文“about the virtues of choosing childlessness”中,我们可知这是一本讨论不生养子女的好处的一本书。考虑到这点,把它译作《育儿困境》似乎更为妥帖,不知各位网友意下如何。“宝贝”可以指“爱人,心爱之物”等,所以《宝贝陷阱》的译法可以有更多的含义,会让读者误认为这是一本畅销书或通俗小说。

总体而言,各位网友的译文都能基本忠实地传达原文。不过,这些译文也暴露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本次翻译中,比较突出的、也是比较典型的问题就是生硬刻板的直译。从以上分析来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2条:1)翻译实践较少,经验不足。2)中文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翻译练习之初,我们容易受到英汉词典的影响,特别是所学单词的第一个义项。看到一个英文单词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义项。久而久之,这个义项就在记忆中和那个英文单词形成了一种僵化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受困于这种对应关系,无法从这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这样翻译出来的译文显得生硬拗口,貌似忠实,实则不然。笔者建议,翻译结束之后,我们可以把原文放置一旁一段时间,淡化原文对自己的影响。然后,再花点时间来阅读和润色译文。多读多练,反复修改,一定可以提高译文质量。

祝各位网友春节快乐,新年学习进步,工作顺利,事业发达。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欢迎大家讨论学术问题,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击和发布一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

更多文章

抽词拆句 不失“信达”

翻译境界之异曲同工

我们有权创造英语单词吗?

专有名词 不可随心而译

“作者说话”还是“译者说话”? --谈一谈译者的角色身份认同

翻译与语法分析

翻译与语境隐含信息

中国文化归来

英汉构词法差异与翻译

理解与表达

全球化语境中的翻译

在“归化”的背后

“事业单位”如何翻译?

“译”无止境:叙事、词源、常识

翻译中的“详”与“略”

翻译中如何准确把握词义?

翻译的确定与不确定

“译”、“异”、“移”

“变通翻译”的是是非非

理解语言与理解事实

翻译中的“经验法则”

翻译与模仿

也谈“信、达、雅”

作为文化中介的翻译

一次纠错之旅

中国英语“给力”!

翻译与措辞

翻译偏离与补偿

翻译“打磨”

略论翻译中的人称泛指及汉语句式问题

拟声词、流行话题与委婉语

“秒杀”时代的翻译

点击进入译点通

专家简介:

张杰,山东省汶上县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工作,已出版译著多部。Email: zj_2107@ujs.edu.cn

(作者:张杰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编辑:Julie)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关注和订阅

本文相关阅读

人气排行

翻译服务

中国日报网翻译工作室

我们提供:媒体、文化、财经法律等专业领域的中英互译服务
电话:010-84883468
邮件:translat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