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网 漫画网 爱新闻iNews 翻译论坛
中国网站品牌栏目(频道)
当前位置: Language Tips > 专家点评

“变通翻译”的是是非非

[ 2011-02-22 09:22]     字号 [] [] []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变通翻译”的是是非非

 张明权

本期点评专家:张明权

译题一:“秒杀”购物存陷阱 职业秒客搅乱市场

“秒杀”购物热近年来在网上兴起。打开许多购物网站的页面,可看到大量"秒杀"广告不断闪烁,以秒为单位的倒计时器飞速跳跃。为抢到超低价格的商品,成千上万的网民在电脑前不断刷屏……围绕网上“秒杀”的是是非非,各方争议不断。知情人赵影(化名)透露,“秒杀器”和“职业秒客”的出现,使普通网友参与“秒杀”显得很可笑。 有关专家提醒,“秒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缺乏信息透明机制,如果长期缺失第三方的有效监管,将对整个电子商务产生较大负面影响,有关方面应引起重视。

参考译文:

"Seckilling" traps as professionals mess up the market

"Seckill" sales heated up on the internet recently. "Seckilling" advertisements pop out counting down time by the second immediately you open the webpage of a shopping website. In order to secure the commodity at a price lower than ever, tens of thousands of netizens sit before the computer screen keeping on refreshing the webpage…Controversy on the merits and demrits of "seckilling" comes to no compromise at all. However, average netizens are now befuddled in their bidding for seckilled products by "professional seckillers" using an "automatic seckilling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Zhao Ying (alias), an insider of the trade.

Experts warn that "seckilling" as a new marketing model that lacks in an information sharing mechanism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whole e-commerce industry if it continues to operate without the supervision of a third party for long. They call on the government departments concern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is phenomenon.

在前面数期的翻译点评中,我都用过“变通”这个词,变通是翻译中的常见方法,偶然也有论者把“变通翻译”说成是一种理论。实际上,翻译本身就是从一种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无论是“信”还是“达”,都离不开变,然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变通”看成是在实践“达”这一原则的过程中,对目的语语言的创造性使用、解释和顺应。“变通”本身的英语翻译多种多样,包括flexible treatment, adaptation, explanation等,这也反映了在此方面的不同见解。

网友guanyu168在翻译译题一时提到:“可笑”值得商议。该网友是想说,这里应该对“可笑”一词进行变通处理,他(她)在实际翻译中也是这样做的。实际上,每个句子的翻译几乎都涉及变通的处理,汉语和英语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句子结构、语序、用词、修辞、篇章布局,都有很大的不同,刻意模仿原文的翻译是很难被读者接受的。具体到这里的几个问题:

1)“职业秒客”中的秒客,在中国日报网站的一篇文章中采用了音译处理miaoke,但考虑到汉语普通名词的音译在英语中的接受程度不高,在翻译时可以尽量避免。“职业秒客”因此可以翻译成professional seckillers或professionals。

2)“飞速跳跃”一词是指倒计时器(countdown timer)的计时方式,倒计时本身就给人一种紧张的感觉,这样的副词限定在英译时可以省略,我们在前面谈过这个问题,英汉语言存在风格的差异,汉语尚虚饰的问题在翻译时可以适当变通处理。网友有直译的,the number on the countdown clock (unit: second) leaping rapidly,给人的感觉比较冗余。

3)“刷屏”是一个专业术语,但目前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刷屏,一种是简单的刷新网页,英语是refresh(或reload) the page,另一种则是网络聊天时比较喜欢用的恶意刷屏,翻译成英语是flood the screen。在这里应该是指第一类刷屏。

4)“信息透明机制”中的“透明”一词,网友大多翻译成了transparency,不过我觉得翻译成sharing可能更好,这也算一种变通吧。

译题二:微博打拐见证公民巨大的“微力量”

街道随拍、随手将图片等信息上传,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并非难事。但是当这一简单的行为,用在令人头疼的打拐事件上时,彰显出巨大的力量,千万张照片,给警方带来千万条线索,给千万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在公民手中,围观即参与,转发即表态,求证见真相,140个字的表达,如今变得异常有力。正如这次微博打拐的随拍活动参与者“色色猴”所说,“如果不做,永远不会有结果”。

参考译文:

"Microblog power" of the Chinese citizens revealed in joint efforts to fight child-trafficking

With a mobile phone in hand, an average citizen is able to take a snapshot of anything anywhere at any moment and then upload it onto the internet. This simple act exhibits great power when it is directed at the headache issue of tracking child-trafficking. A myriad of photos published via the microblog provide clues for the police who will bring hopes to families of missing children.

The 140-character microblog, channeled under the slogan of "taking, tweeting, and testifying", has become so powerful when so many citizens joined in. According to a netizen styled as "Monkey Seesee", who himself participates in the microblog child abduction tracking, "Nothing is done until you do it."

“微博(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世界上最有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这一点对英语的用词已经产生了影响,比如发微博在英语中就可以说tweet。英语中用一个品牌(twitter相当于一个品牌)代指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现象经常发生,比如fridge就是由一种冰箱品牌进而指代任何冰箱。

语言中的经济原则使语言形式经常省略,微博中的“微”在汉语中成了一个新的构词组件,比如本译题标题中的“微力量”,考虑到英语并无适当的缩略方式,所以翻译成microblog power是正确的,这里当然带有解释的因素在内,也可以说是一种解释性变通。“街道随拍”是随着手机拍照功能升级而产生的一种拍照行为,而且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街道随拍”和微博结合,产生了今天的“微薄打拐行动”。在英语中并没有专门的术语来指代“街道随拍”(也许是我没有发现),不过我觉得snapshot比photo更能反映这种拍照方式。“围观即参与,转发即表态,求证见真相”是一种口号,这里的翻译必须考虑英语和汉语的差别,汉语的口号包含三个短句,英语如果也用三个短句的话,很难不给人啰嗦的感觉,所以我用了三个动名词:“taking, tweeting, and testifying”,这里我省去对其内容的翻译解释,如果是在一整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上下文把所需的信息补充完整,这可以算翻译变通在篇章层次上的实践。

译题三:每逢佳节“被逼婚”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逢佳节被逼婚。”春节返工后,不少年轻白领都把自己的签名档改成了这句话。“被逼婚”的恐慌感,让不少都市白领的春节变成了“春劫”,成为他们“恐归”的重要原因。社会学家和情感专家认为,“每逢佳节被逼婚”的背后是两代人对于婚姻的不同理解,折射出当下婚恋观的变迁。

参考译文:

Young white collars in China panicked by the "forced marriage" at the Spring Festival

"Pitiful are our parents keen on marrying us; /More pitiful are we panicked by the 'forced marriage' at each festival." When they are back to work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quite a lot of white collars highlight this couplet in their screen name. To the young urban white collars seized by the panic of "being forced into marriage", the Spring Festival has turned into the "Spring Suffering". That explains why some are so afraid of going home. According to sociologists and emotion experts, the "forced marriage" reflects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marriage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and the evolution of marriage concept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中国人一向重视家庭观念,春节又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关心子女婚事的父母亲此时最有可能对回家来的子女采取“逼婚”的方式使其结婚或订婚。关于“逼婚”的翻译可以参考英语点津的文章(http://www2.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suvival/2007-11/14/content_6253732.htm)。

这段文字开头的两句诗很难翻译,“可怜天下父母心,每逢佳节被逼婚。”其中涉及两个主语,父母可怜,儿女被逼婚(更可怜)。汉语的“意合”结构如果简单直译,很容易给人不连贯的感觉,所以我在翻译时添加了一些词。“Pitiful are our parents keen on marrying us; /More pitiful are we panicked by the “forced marriage” at each festival.”虽然说是诗歌,但又不是严格意义的诗歌,所以在押韵上也不必讲究。下文把它们称为couplet不是对该词严格意义上的使用,因为这里没有押韵,英译以后在字数上也不相等。诗歌翻译是最难的,参与这段文字翻译的网友很少,这两句诗可能也是拦路虎之一。“签名档”这个词到底对应着英语中的什么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网友使用了signature和exclamation。我通过网络检索,最后选择了screen name,但我不是100%的有把握,如果错了,请指出。从“春节”到“春劫”在汉语中是谐音,要在英语中创造出合适的谐音双关并非易事,暂译为Spring Suffering,考虑到不是文学作品的翻译,也就不再给出解释了。

总之,“翻译变通”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人从理论上阐述了翻译的边界问题,“变通翻译”有时候是一种越界行为,但正如任何边界都是模糊的一样,只要这种越界是有限度的,应该会成为翻译的常态。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欢迎大家讨论学术问题,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击和发布一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

更多文章

翻译中的“经验法则”

翻译与模仿

也谈“信、达、雅”

作为文化中介的翻译

一次纠错之旅

中国英语“给力”!

翻译与措辞

翻译偏离与补偿

翻译“打磨”

略论翻译中的人称泛指及汉语句式问题

拟声词、流行话题与委婉语

“秒杀”时代的翻译

笔底烟霞总关情——略谈翻译中的情感表达

翻译中的明晰化倾向

略论翻译中的风格一致性

翻译切忌照搬原文

翻译中的归化

翻译是一件细活

注重对原文整体上的把握

译者也要深刻研究母语和母语文化

翻译中如何做到准确到位?

范式与翻译

翻译中的融会贯通

翻译过程中不得已的舍弃

点击进入译点通

专家简介:

张明权,安徽省固镇县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上外博士课程班进修。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译著两部,发表其他文章20余篇,有大量翻译实践经验,翻译总字数接近200万。Email: mqzhang@ujs.edu.cn。

(作者:张明权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编辑:Julie)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3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关注和订阅

人气排行

翻译服务

中国日报网翻译工作室

我们提供:媒体、文化、财经法律等专业领域的中英互译服务
电话:010-84883468
邮件:translat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