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权 |
参考译文:
孩子也可以用Facebook吗?
Mark Zuckerberg向政府发出的允许13岁以下儿童使用Facebook的吁求,在英美两国引起热烈反响,两国11、12岁的儿童们正热切盼望着国家的决策者们能够聆听他们的心声,允许他们使用这一软件。当然他们绝非袖手旁观者…因为他们已经偷偷用上了,这些小家伙们精神抖擞地敲击着键盘,彼此打听着放学后到哪家购物中心聚齐,周六下午到哪个公园闲逛。你可以禁止13岁以下的儿童拥有Facebook帐户,但无论是在英国还是美国,那都无法阻挡成千上万的儿童使用虚假身份年龄去规避规则、私设帐户。
本期点评的中心议题要到译题三才能详细谈到,我们先来看一下国际化的东西。虽然目前国内尚不能使用Facebook,但我们的微博、QQ、人人网与之相比丝毫也不逊色,但国内似乎并无对儿童使用的限制。至于Facebook本身的译名,目前比较通用的是“脸谱”。俗话说,越是禁止的东西,渴望越强烈,所以stand by in the hope that反映的正是儿童们渴望的心情,所以这里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lengzuomin网友翻译成“眼巴巴地瞅着”挺传神的。Only, of course, they aren't . . .这句话涉及语法分析,那就是aren’t后面省略的是什么,根据英语语法应该是standing by后面的内容,这样的话意思就是说“孩子们并没有袖手旁观”。tap away中的away有“持续地,劲头十足地”的意思,所以翻译成“精神抖擞地”可以很好的传达孩子们使用Facebook的热情。rule-dodge是一个复合词,明显是从dodge the rule转化而来的,意思也十分明显,那就是“逃避规则”的意思,如果担心不清楚,也可以添加解释语言,比如“私设账户”。
译题二:Why smart women still don't make it up the career ladder
参考译文:
高文凭的女人为什么依然事业无成?
尽管女性在学业成绩上已经超越男性,但在大部分职业领域依然不得门庭而入。阻碍女性晋升的不仅是工作/生活政策和排斥女性的职场环境。事实上,问题还出在女性的自信上。现在戴学位帽的女性已经超过了男性,这一点毫无疑问。然而在宣布女性童话的美好结局前,我们绝不能忽视还有一篇不详的后记。在毕业之后,女性就从大多数职业领域消失了,真正成功的女性凤毛麟角。
这段文字是从一篇长文中摘取出来的,由于省略了一些信息,所以还需找到原文对照才能确定最终的翻译,比如标题中的smart women,结合上下文应该是指女性拥有高文凭的人数已经超越了男性。make it up the career ladder中的it是一个衬词,与make组成短语,意思是“成功”的意思,因此这里在一起的意思是“事业有成”。这篇文章讨论的主要就是女性教育与职业成功不成比例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使用了不少比喻、借代(转喻),形成了一定的系统,这一点在翻译时也要格外注意,比如ladder,mortarboards, fairytale, afterword等,对于这些词是选择保留喻体还是返归本体,始终是翻译选择的问题。
下面我们通过对ikkusan网友的翻译加注评论的方式具体分析其中的问题:
为什么在职业晋升的阶梯上聪明的女同胞们依旧芳影难觅?(对于ladder,该网友意图保留原文喻体,基本上是成功的)
尽管在校苦读时女同胞们巾帼不让须眉(这里译者使用了汉语的借代“巾帼”与“须眉”),
可是在众多的事业领域中她们依旧是局外人。阻碍她们晋升的不仅仅是工作或生活策略以及职场中歧视女性的问题,说实话,也还有女同胞们的自信心问题。毋庸置疑,现如今钻研学问的男同胞们(原文mortarboards的本义这里没有译出来)已是凤毛麟角。然而,我们务必阅读那篇更加悲情的编后记(这里aferword得以直译),这样我们就不会断言男女平等的美妙童话已经圆满实现了(这里fairytale得以直译)。坦白地说,与毕业典礼上的成功不同的是:在诸多领域中获得真正成功的女同胞们依旧芳影难觅(另外译者两次使用“芳影”代指“女性”,明显也是采纳了汉语的一种习俗隐喻)。
最后分析一个词,那就是misogynistic,miso-是憎恨的意思,gyni-女人,所以整个词是指“憎恨女人的”。现在很多单位招聘的时候都有歧视女性的一些规定,在女性升迁方面更是设置种种障碍。
参考译文:
熊猫归来(根据jade1013的译文框架改写)
继2008年《功夫熊猫》票房热卖之后,动画梦工厂又推出《功夫熊猫2》。这一次,杰克•布莱克依然担纲熊猫阿宝的配音,在续集中,憨态可掬、悠闲自在的阿宝化身龙骑士,在功夫大师盖世五侠的帮助下,保卫着和平谷的安宁。但此时却出现了一个穷凶疾恶的孔雀--沈领主(加里•奥德曼配音),携带致命武器,不仅意图掌管和平谷,更要控制整个中国、终结功夫。熊猫阿宝和盖世武侠临危受命,想方设法联手击败这只危险的孔雀。
《功夫熊猫》是美国制作的又一部涉及中国文化的动画片,从《花木兰》、《孙悟空》到《功夫熊猫》,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开始了在西方文化中的旅程,这部电影的汉译也是一次文化回归。文化旅行是文化研究的一个崭新话题,这里不作深入的探讨,但结合我们之前讨论的回译中的一些问题,译者必须注意文化回归这个主题。
标题翻译不必字字对等,可以多做变通,所以译为“熊猫归来”。这段文字是对《功夫熊猫2》的介绍,写作这段文字的人一定看过了这部动画电影,所以译者也有必要看一看这部电影,这样可以有效扩大自己的翻译参照系,实际上翻译最大的参照系是语言背后的文化,我们把西方人眼中看到的中国文化翻译回来,既要回归中国固有的一些表达方式,又要保留异文化视角留下的某些痕迹,怎样掌握二者的平衡是翻译研究的永恒话题。
return as the voice of是指配音,看动漫电影有时候很关心它的人物配音,比如李扬配音的《米老鼠与唐老鸭》就非常成功。laid-back vibe是“悠闲自在的感觉”,因为电影翻译部分是根据电影情节和画面翻译出来的,一些词汇的翻译可能更灵活,clownish所以不必直译小丑式的,这里其实也涉及到《功夫熊猫》这部电影的一些形象塑造的问题,这部电影第一次放映的时候,很多人就批评过它丑化了中国的熊猫,现在看到这个词,我们就知道美国的这部电影确实是把熊猫塑造成了一个丑角的形象,但至于这样塑造是否怀有恶意,或者有损中国的熊猫曾作为亚运会吉祥物的形象,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我们把clownish翻译成“憨态可掬的”,应该是考虑到了中国人的文化感受的一种译法。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立场无关。欢迎大家讨论学术问题,尊重他人,禁止人身攻击和发布一切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内容。
更多文章
专家简介:
张明权,安徽省固镇县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上外博士课程班进修。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和翻译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译著两部,发表其他文章20余篇,有大量翻译实践经验,翻译总字数接近200万。Email: mqzhang@ujs.edu.cn。
(作者:张明权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 编辑:Julie)